作者: 王中一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2月30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王中一】
歲末年終,檢討今(2012)年科技產業的大趨勢,太陽能的「落日」確實讓人所料未及,儘管2011年底就開始浮現產業向下的趨勢,但再怎麼悲觀,也無法想像多晶矽的每公斤價格會見到16美元的價位,相較於2007-2008年高峰時的逾400美元,簡直是兩個世界。檢視全球太陽能市場的「需求」,儘管還是連年上揚,但「供過於求」的缺口仍是太大,台系太陽能廠要能突圍,關鍵轉折還得期待歐盟對中國大陸的雙反案「如願」過關。
從科技產業的角度來比較兩岸的發展狀況,台灣仍算得上是壓倒性的優勢,只有少數產業如「聯想」因挾當地龐大內需,加上幾項併購案而成為全球最大,此外,大陸能領先台系業者的,就當屬太陽能產業。連茂迪董事長左元淮都坦承,大陸業者在最上游的多晶矽和下游的模組,都遙遙領先台廠。
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其實已有30-40年歷史,只是以往受限於低成本油價,無法大量商業導入。隨著油價飆升、人類的環保意識覺醒,引領全球先進國家的政府推動補助,加上供應鏈價格快速崩跌,終於讓太陽能產業冒出頭。
只不過,現代的太陽能產業主要還是由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引領風騷,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就是出於其門下,而施正榮一度竄升中國首富,加上各地政府推動招商引資,分別端出各樣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優惠,搭配中國當地「先求大、再求好」的企業精神,造就如今接近瘋狂的太陽能產業現況。
太陽能產業景氣從2011年第4季開始的一波衰退,雖曾歷經2012年年初的短暫復甦,以及6-7月受惠於美國「雙反」制裁帶來的大陸轉單效益,但仍難擋「供過於求」的大趨勢,加上佔全球6成市佔率的歐洲市場大砍補助,到了8-9月進入史上最大低潮,各家業者的稼動率都創下新低。雖然10-11月又有回溫,但隨即面臨12月到明年2月的季節性淡季,對業者來說,只能期待下一波的黎明能從3-4月開始升起。
對台商來說,最期待的當然是歐盟能繼美國之後,通過對中國大陸太陽能業者的「雙反」,由於歐盟的制裁範圍從矽晶圓、電池到模組,比美國雙反僅侷限於「電池」的範圍要高得多,若真正通過,對中國大陸業者將是沈重一擊。雖然,日本、英國、印度或中東等地的需求仍大,但絕對無法補上歐盟的缺口,屆時,台廠就站在絕對有利的地位。
也因此,儘管近期台灣太陽能廠之間對併購一事討論得多,但實際動作仍少,考量的還是歐盟的雙反,屆時,就算要接受大陸廠的「求婚」,「聘禮」肯定比現在好談,至於關鍵點將落在2013年的2-5月,屆時應該有不少好戲上演。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