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8月10日 下午9:55
當聯合國希望幫助氣候變遷的緩解時,它建立了一個看似合理的模式。溫室氣體依其對大氣暖化的影響被分級。該種氣體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愈大,發展中國家工廠因減排而獲得的補助就愈多。
但聯合國在規畫環境改革藍圖時沒有想到的,是某些製造冷媒的工廠反而因此獲得相當豐厚的利潤。這些工廠很快發現,消除 1 噸碳排放只能獲得 1 點積點,但銷毀 1 噸在製造冷媒時產生的氣體副產品,就能輕易贏得超過 1 萬積點。而減排積點可以在國際市場上交易,也讓他們每年賺進數千萬美元。
這個獲利模式鼓勵了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工廠積極生產氯二氟甲烷(HCFC-22) 冷媒,但這帶來另一個問題:HCFC-22本體也會導致溫室效應,並且會破壞臭氧層。雖然在《蒙特婁議定書》和多次修正案中約定,各國應逐漸減少至全面禁用,但實際上還在努力當中。
《紐約時報》報導,自 2005 年起,有 19 家工廠透過這種不可思議的方式獲利:只要大量製造HCFC-22 冷媒,再把過程中的副產物三氟甲烷 (HFC-23) 銷毀就行了。而 HCFC-22 冷媒的大量生產也使它的價格維持在誘人的低水準,使生產空調系統的下游廠商不考慮更換比較環保的冷卻劑。評論家認為,聯合國原本希望保護環境的清潔發展機制 (CDM) ,意外帶來了反效果。
聯合國與歐盟現在希望透過新的規定來挽救這個意外。但其獲利誘因實在太過強大,以致推行改變相當困難,甚至有風險。
位於中國和印度等地的 19 家工廠非常抗拒改變。他們已經習慣能這樣獲利,況且利潤佔了全部獲利的一半,充裕的資金也使他們更有競爭力與影響力。許多環境專家也都擔憂,如果停止這機制,這些工廠是否會乾脆不再銷毀 HFC-23,而任由它排放算了?
歐盟已宣布自明年起,歐盟碳交易市場不再接受所謂的廢氣碳權,聯合國也將在未來的規定中,讓冷媒生產工廠獲得較少的碳排放權。但評論家表示這個做法難有立即的影響,因為補貼合約都屬長期,在未來數年內不會到期。
對印度的化學冷凍技術公司 Gujarat Fluorochemicals Limited 來說,碳交易已是該公司營運非常重要的一環。碳市場諮詢公司 IDEAcarbon 技術總監 David Hanrahan 說,每家以銷毀 HFC-23 獲利的工廠平均一年可以由此賺進 2000 至 4000 萬美元。
有些工廠曾表示,如果無法再透過減排獎勵獲得利益,他們將直接把 HFC-23 排入空中,雖然這種做法在已開發國家係屬違法,但在開發中國家仍不受限。(接下頁)
在過去 20 年來一直致力於環境保護的聯合國,一直相當仰賴這個公式:在 6 種被要求減排的溫室氣體中,排放量最大的二氧化碳、每噸當量為 1 單位;其他工業溫室氣體則依其對大氣的影響程度設定相對值。如甲烷為 21 單位、笑氣 為 310 單位,而生產冷媒 HCFC-22 時產生的 HFC-23 每噸高達 11700 單位。
在 2005 年以聯合國的清潔發展機制 (CDM) 為基礎進行的碳交易中,就是使用以上的單位來對各種溫室氣體進行交易計算。發展中國家進行減排後獲得的積點可以交易,而如發電廠等碳排放已超過歐盟規定的機構,就需要買入減排積點以抵銷排放。
此計畫展開後,46% 的減排獎勵分別由 19 家冷媒工廠獲得,這些工廠分布在阿根廷、中國、印度、墨西哥和南韓。銷毀 HFC-23 廢氣的方式很簡單,但減排積點到底讓這些工廠獲得多少獲利則很難衡量。因為減排積點的市價依需求變動,從 9 美元到 40 美元都有可能,也可以期貨的方式存在。
頭幾年,用這種方式獲利的工廠每年達到減排補貼上限後就停工到來年,他們也用較無效率的生產方法以盡可能增加 HFC-23 的產量。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律教授 Michael Wara 計算,在碳權價格較高的數年中,這些工廠從減排補貼獲得的利益高達銷售冷媒的兩倍。
聯合國在得知之後,也自 2007 年起拒絕對銷毀 HFC-23 廢氣的新工廠給予獎勵。在去年 11 月訂定的新條約中,銷毀廢氣所得獲得的減排積點從等同冷媒產量的 3% 下修至 1%,聯合國相信,這樣就可以消除工廠過度生產冷媒的意願。
但即使做出這樣的調整,今年所獎勵的減排企業中,銷毀廢氣的公司比重仍偏高。19 家冷媒工廠所獲的減排積點就占 18%,相較之下,2372 座風力發電廠只占 12%、312 個太陽能計畫的減排積點只占 0.2%。
另一個問題是在歐盟政策的修改之下,未來減排積點會貶值。持有這些積點的企業或銀行將會拋售它們,其他工業化國家的減排積點也會變得較無價值。
長久以來反對這項補貼政策的環境調查組織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成員 Samuel LaBudde 認為減排積點的市場很快就會不再存在,而那些工廠也會發現這無利可圖。IDEAcarbon 的 Hanrahan 則認為,可能會有交易員認為有微薄的利差可以賺,而以低價買入這些減排積點。不過根據 IDEAcarbon 估計,即使各項措施都收到成效,在未來 8 年內,這 19 家銷毀 HFC-23 廢氣的冷媒工廠,還是可以賺進約 10 億美元的獲利。
就算是經濟大環境改變,這個環境議題不會改變:失去誘因之後,像 Gujarat Fluorochemicals 這樣的工廠,是否還會繼續銷毀 HFC-23 廢氣?目前有少數工廠因為無法達到聯合國的補貼標準,已經開始直接讓廢氣排入大氣之中。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