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2013年9月17日 下午6:54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7日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技佐曾祥恩,每天天沒亮就觀察鳥類如何啄食小米,於是研究開發出太陽能稻草人型驅鳥器,大幅降低農產損失,保障小米生產。
曾祥恩說,小米是原住民的傳統農產,最大產地在台東,收成前1個月若不預防鳥害,損失可達95%,等於沒有收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雇工驅鳥,每一公頃每期花費高達新台幣3.9萬元,工人也要忍受每天13小時,長時間在田間驅鳥之苦。
曾祥恩於是利用太陽能的環保作法,花費5個月時間研究,期間經常在天沒亮時,就到田間了解哪些鳥類如何啄食小米,連同後製成成品費時1年,他將這太陽能稻草人取名為「太陽能人型驅鳥器」。
他說明,隨著日出,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即會自主運作,手臂會拉動遠處的響片發出聲音,驅趕想啄食稻穗的鳥,日落就會停止運作,與鳥啄食時間吻合。
曾祥恩並說,相關測試顯示,每1公頃可設1機器人,小米受損率僅及不裝設的1/5;若在水稻田試驗,則可增產3成;目前場方製成的雛型機器人成本花費1.5萬元,將授權廠商生產販售。1020917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