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新聞網 – 2013年7月11日 上午5:25
政府拚經濟 先移掉三大石頭(程平報導)
台灣薪資呈現負成長,必要性支出卻不斷增加,導致民間消費力道薄弱,經濟動能不足,讓政府把「拚經濟」當成是首要目標。但「拚經濟」不是光靠政策宣示就有用,必須要有實際的作為,可是現在在制度面仍然存在著許多障礙,變成拚經濟的阻力,其中「環保」、「司法」及「金管」,更被批評為政府拚經濟道路上的三大石頭。
在環保方面,從國光石化的案例可以看出,環評已經變成目前各項開發案的決定性因素,最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就只能兩手一攤,讓許多增添台灣經濟動能的開發案胎死腹中。為解決這樣的障礙,據了解,環保署已經積極在研擬將環評委員會議改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希望藉此讓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起突破環保問題的責任,並且讓環評的份量回歸到開發案綜合評估的一部分,降低經濟發展的阻力。
國民黨立委江惠貞說,這樣的修法方向其實一直都在討論,因為現在有很多投資案都因為環評會議中少數人的意見就被卡死,讓經濟的動能都沒有了。江惠貞並說,環評並不是開發計畫的全部,但現在台灣的開發案都不需要綜合評估,只要環保評估,最後讓經濟部變成最大的獲利者,完全不用去遊說,或是找出解決環保問題的辦法,只要環評沒過就什麼都不用做,讓政府沒有作為,所以應該修法讓目的事業主關機關負起責任。
至於司法上對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圖利罪。擺在眼前的就有很多案例,是檢察官看媒體辦案,或者是未得標者心生不滿胡亂檢舉,讓許多公務員在沒有任何獲利的情況下就遭到起訴,雖然最後獲判無罪,但人生也被毀了。導致公務員為求明則保身,只敢依照法律命令的最高原則辦事,首長也不敢負責任,造成公務體系行政效率低落,沒人敢合法圖利人民,依法給人民最大的方便、好處。
因此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就要提案修正貪污治罪條例,只有公務員在違反各項法律命令,直接或間接圖自己不法利益,或其他私人不法利益,導致國家或公共財產或其他利益受損時,才會依照圖利罪送辦,以提高行政效能、效率。
另一方面,要追求經濟成長,鼓勵民間投資,其實最大的誘因不是降稅,而是讓市場有更自由的空間。但目前金管會的作法就太過保守,逾越專業判斷範圍,一直用褓姆的心態把市場掐住,深怕一般投資人會因為評估錯誤造成虧損,一副怕惹事的心態。但其實金管會要管的是如何讓資訊公開透明,投資上的風險,就該交給投資人自行去評估。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舉例,今年開始實施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現在就被批評成「上半身穿西裝、下半身穿內褲」,金管會因為擔心人為炒作,不信任鑑價機制,限制企業房地產不能逐年依照市價反映,導致許多企業的EPS被低估,影響一般投資人的投資意願。
歷史上的經驗可以看的出來,要振興經濟,鬆綁絕對比管制要來的有用,而且政府其實不用做什麼事,只要給市場更多的機會就好,因此政府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搬走「環保」、「司法」及「金管」這三大石頭,再不放手,經濟只會繼續悶。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