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莫昀╱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3月11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王莫昀╱台北報導】
台灣發電結構相當多元,使用能源達八種,其中燃氣、燃煤與核能裝置容量與發電量最高,但不論是反核或是擁核的學者專家都認為,國內發電能源結構不合理。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認為,依國際潮流趨勢,台灣應拉高再生能源比重,甚至將台灣豐富的地熱資源納入。
台綜院院長吳再益則表示,國內發電成本較低、供應較穩定的燃煤與核能等基載(基礎)裝置容量少於六成,僅四成多,太不合理,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六成至六成五,將導致發電成本偏高。
對學者的意見,經濟部官員表示,電力能源結構配置,須視能源價格穩定度、來源穩度、排碳多寡、發電安全等條件調整。依國際能源總署(IEA)比較資料顯示,美國、英國、中國大陸的自產能源達四成以上,相較於自產能源偏低的日本九.八%、韓國十三.九%,或台灣十.九%策略思維有很大差異。此外,受地理環境及能源輸送網路的限制,各國對能源的供應規畫也會有極大不同。
據IEA資料顯示,澳洲燃煤發電占總發電量近七成,加拿大再生能源占六成三,但以水力發電為主;德國主要以燃煤發電,約占四成六,但核能與再生能源發電量也很大,近一成八與二成二。處境差不多的日本、韓國與台灣,皆以燃煤發電為主力,占總發電量三成四至四成九;核能部分,日本因三一一事件銳減,在二○一一年僅剩九.七%,韓國與我國核能發電皆占總發電量兩位數以上。
對於台電基載裝置容量不足的說法,王塗發認為,其實要更低,把核能廢除,將再生能源發電拉升至二十%以上,最好能將台灣豐富的地熱也用上。
但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指出,其實國內已有業者申請地熱發電,就在大屯山上,只是開採的氣體太酸,易導致管線堵塞,加上發電量僅一百萬瓦,相關技術還有待提升。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