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陰影仍在 台電死挺核安

更新日期:2011/05/13 00:17
呂苡榕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日本311大地震兩週月,首相菅直人公開表示將重新檢討國家能源的發展策略,放棄過去「核能擴張至發電量50%」的構想,並積極尋求再生能源替代。日本核災持續延燒,台電也提出了核電廠總體檢規劃,短期體檢報告將於6月底出爐。面對未知不可測的核災意外,台電與原能會仍堅信核電廠非常安全,讓學者感嘆:「我們只能祈禱天祐台灣。」

核電廠再體檢

立法院12日召開「日本核安借鏡」公聽會,原能會核能管制處副處長徐明德表示6月底前台電將交出11項核電廠體檢項目的評估報告;10月由國科會研究團對進行核電廠鄰近海嘯發生推估的研究報告也將出爐,他強調:「我們做了許多壓力測試改善電廠的防災系統,日本核災發生後,台灣的電廠只會更安全。」

台灣核電廠萬一發生事故,是否會如福島電廠一般,在冷卻系統失靈後造成氫爆、輻射外洩,台電核能發電處副處長劉明哲表示,福島電廠造成氫爆,是因為意外發生後,東京電力公司仍不願意放棄電廠。「看到這次日本的事件,我們也有覺悟,一旦發生事故,就會啟動斷然措施,冷卻核電廠,以保障廠外民眾安全為優先。」

劉明哲解釋,所謂的斷然措施,就是在冷卻系統失效後,台電會優先考慮保持反應爐溫度不持續升高,「我們設計許多後備冷卻水,只是這些水的水質不那麼好,一旦進入反應爐,未來反應爐難以修復。」換句話說,以斷然措施持續冷卻反應爐,反應爐可能無法繼續使用。

根據福島經驗,從冷卻系統失效乃至氫爆,中間約有一天可進行緊急應變手段。劉明哲表示,台灣電廠將備用電源放置在高處,避免受海嘯侵襲,一旦電廠發生斷水、斷電,立即會進入斷然措施程序,以備用電力和水源持續供給冷卻。

要多方思考危機

只是複合型災難可能造成多重傷害,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昭興指出,福島電廠面臨的困境是地震可能導致核電廠外牆龜裂,場內高輻射的污水不斷流出,即使將水抽走,海水也會隨裂縫滲入,根本無法徹底解決。

即使台電能避免氫爆造成輻射外洩,但地震導致的主體結構損毀,仍可能造成輻射污染擴散。李昭興強調核三廠位於砂質地上,地震後曾出現土壤液化,造成安全威脅。

台大生物產業電機工程系教授謝志誠質疑政府官員只會討論如何避災,但對於災難發生後的疏散與安置,卻沒有任何計畫。他說:「核電廠5公里範圍內的居民如果要撤離,應該撤往哪裡;如果要安置,政府又該如何支撐他們的生活?」

若以目前「原子能損害賠償法」上限42億來判賠,核電廠30公里範圍內共有超過5百萬人口,每人頂多領取840元賠償金,台電被摒除在賠償法之外,意外發生後台電根本不需要負擔賠償。

核電未知風險大

日本核災發生後,各國紛紛反省核能政策,不過台灣並沒有檢討現行政策。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假使增加核子災害賠償、增加防災系統,以及進行體檢結束後的改進工程,這些都將增加核電成本。他強調,台電應該公開這些試算的資訊,讓大家了解核電的價格,再決定是否使用核電。

雖然台電與原能會都認為,有了福島電廠的前車之鑑,台灣將能避免更多天災造成傷害。但清大動力機械系教授彭明輝強調,研究三哩島與車諾堡的人都知道,即使做到工程安全,但引發災難的卻往往只是人為操作上的小小疏失,更不用說在一個無法依靠過往經驗應付未知的時代,如何保證「安全」,畢竟正如愛因斯坦所言「要度過危機,無法依賴造成此危機的思考模式。」


已用關鍵字:電廠,水源,污染,輻射,核能,再生能源,能源,天災,地震,發電,
共出現:39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