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環保與經濟孰重孰輕?

更新日期:2011/04/29 00:17

自古以來「人定勝天」這句話,除了具有勵志作用外,事實上也反映了人類挑戰極限的成就。尤其在若干偉大水利設施、增進人類生活品質的工業革命,以迄今日地球人已能在太空來去自如等,莫不彰顯了「人定勝天」精神。然而也正由於科技進步,造成對地球的過度開發與破壞,人類此刻也正面臨大自然猛烈的反噬!

以日本這次震災為例,雖已發生近二月,但災區仍然滿目瘡痍,甚至若干城鄉還泡在水中,更不要說福島核電廠引發的核污染將禍延長達十餘年,重建之路可說艱辛又漫長。在世人眼中,日本科技進步係經濟強國,一旦遇上強震與海嘯,竟也如此脆弱不堪,更遑論一些落後國家。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日前便指出,日本地震引發嚴重核災、污染,顯示長期過度開發,「應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回歸能容忍的生活方式。」許院士此處說的「能容忍的生活方式」應係指不過度與大自然抗衡,回歸簡樸安居樂業生活。作家張曉風也響應這種主張,她說懷念吹自然風年代。

事實上近世紀以來,環保人士在世界各地推展的環保運動,即本於此一信念,總括一句他們反對一切直接或間接對地球造成污染的行為與做法。環保運動萌芽之初,根本得不到社會普遍支持及同情,甚至在過程中,不少人因而入獄,更有被殺害者。近年來環保觀念因地球頻頻反噬,開始受到各國政府與人民重視,「先環保後經濟」成了若干國家施政理念,可說係環保運動一大進展。

台灣環保觀念形成較晚,尤其起步之初常滲入地方人士或政治人物主導,使民眾對環保運動抱持質疑態度。最近幾年則因環保問題已與生活息息相關,使人民參與動機大增,環保終也成為施政者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馬英九總統為了國光石化是否興建問題,數度南下聽取地方人士心聲,最後更拋出「世代正義」概念,公開表態不支持國光石化彰化投資案。馬總統此一宣示,無疑係台灣環保一個全新里程碑,代表的是環保觀念將在今後施政中成為一項重要指標。台灣地窄人稠,提供一個乾淨環境讓人民優閒生活,確實應成為政府施政首要目標。

雖然環保已成為人類保護地球重要訴求,但各國政府在建立舒適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在追求經濟高度成長。因為縱使環境零污染,卻導致經濟下滑,人民的忍受力必馬上接受考驗。張曉風所說的「民國六○、七○年代的簡樸令人懷念,當時農民耕耘自己土地,毛衣破了有裁縫幫忙縫補,打開窗戶自然風就好冷氣,台灣人民自給自足…。」這當然係人民嚮往的無污染生活,問題是今日已是科技世界,不追求科技發展,僅以農產品出口,又如何使人民自給自足?放眼今日世界,富裕國家大部分仰賴工業發展,貧窮國家則多半處於工業落後狀況。以停建國光石化言,經濟部官員已預估將國內經濟帶來「大海嘯」,未來至少影響國內生產毛額二個百分點,即係一項明證。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孰重孰輕?本是一個難解習題,相關人士在考慮此一問題時,不應過於主觀與偏頗。人民期望環境不被污染,卻也不願生活程度下降,任何主政者都將面臨抉擇。


已用關鍵字:電廠,污染,地震,農產品,環保,
共出現:22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