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立報犇報聯播 | 台灣立報 – 2012年3月21日 下午8:16
文/林俊義
60年代以前,科技的本質為「全人類造福,促進世界進步」的崇高理想服務,因此,科學是人類的資產,是公開客觀的。70年代後,科技的本質產生大變化,不再朝「全人類造福,促進世界進步」發展,而變成軍事化、秘密化、政治化、商業化及企業化。換言之,科技的成果成了商品,受政治控制,並以秘密化保護成果,資源朝向軍事武器的發展;科技產品的利潤由科學家、國家、企業享受,至於科技產生的負面影響,後果由社會大眾承擔。
反核是為了反獨裁
科技成果商品化後,目的不再是增進人類福祉,而是個人、企業及國家的圖利工具。科學家變成國家機器及企業集團的高級員工。科學秘密化後,科技成果的真實受到懷疑,科技產品受企業的擺佈控制,社會大眾與企業界形成資訊不對等的關係,前者終成科技的受害者。
核電技術即為一例。當政府與科技集團產生利益共犯結構時,核電政策的決策就不再民主;一旦發生災難,政府與核電公司明知與社會大眾擁有資訊不對等的關係,即可言所欲言,為所欲為;為了利益,不把人當人的政策視為當然。
「反核是為了反獨裁」是為了反對政治獨裁者,只為經濟成長率和集團的利益,不經人民同意強制推動如此危險的發電科技,所發出的怒吼。這樣的政治獨裁產生的核能發電政策,全民一定要站出來反對。一樣的,科技官僚、企業主假借核電的「專業」,掩蓋擺佈資訊逃避公眾的監督,這種科技獨裁,全民也一定要站出來反對。
科技運用的兩面性
我受科學哲學、科學政治學及科學社會學的影響,瞭解任何科學研究的結果都只是暫時性可能有效的資訊,不是永遠的事實,也不代表真理。科學是天使也是魔鬼,端看科學家的良知及動機。一般人民不瞭解科學,以為科學都是對的,科學家都值得敬佩。因而政府、企業都找科學家背書,以增強政策與廣告的說服力。科學商業化之後,不是所有科學家都值得尊敬的。
科技都有正反兩面後果。不經評估貿然應用, 而造成負面影響的例子多如牛毛。火力發電被應用近百年,並非全無負面影響。火力發電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造成空氣污然,危害人體健康。五十年來,科學家才發現二氧化碳是本世紀最大生態災難的來源: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罪魁禍首。預測未來三十年將會產生地球生態體系的災難。火力發電科技竟然是未來地球及生命永續存活的罪魁。60年代殺蟲劑、除草劑的發明被認為是人類的「綠色革命」,半世紀後卻留下了生態危機。核電科技大力推廣已歷經半個世紀,福島一廠的浩劫應是世人反省思過的時候。
GDP發展指標的迷思
與核電發展分不開的迷思,是經濟成長率GDP(國內生產總值)作為經濟發展的指標。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率與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目的是兩回事。首先,我們得瞭解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追求低碳經濟、生態多樣性的全民福祉。什麼是進步?財富的意義?幸福是什麼?社會經濟平等、公義是什麼?這些問題是經濟發展必須質問的。
GDP的成長率只問高低,而無價值觀目的。生命的品質與GDP的成長率是不對稱的,GDP愈高,只是對社會1%的人有益,對環境品質與99%的人是有損的。諾貝爾經濟得獎人Sen說,「GDP是個誤導人的指標,我們一定要找一個測量幸福的指標。」
台灣政府不在追求「經濟發展」,只是追求「經濟成長率」。核電發展也為此目的服務。經濟成長並不保證財富的公平分配,結果有錢人更有錢,形成巨大的貧富與權力差距。當權力及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他們只推動為一己之利的科技政策,卻忽略對大多數人可能造成的後果。
反核的生命價值觀
人類生活的核心價值,不應以「利潤」為絕對標準。如此思考,人類的道德倫理將不復存在。核電廠的存在,正是上述結果的明證。核電政策為經濟成長率、利潤、效率的背後所帶來的傷害,我們不可能用任何方式彌補,核能電廠的存在,迫使政府與執政者把公平、正義的價值通通拋諸腦後,把人的生命價值遺忘。
我們應該追求的是生命的價值觀:
1. Pathos(情愫表達): 社會教育要培養人的情愫表達能力,激起人對生命的感傷、憐憫、謙卑及慈悲的精神,以待自己及他人。
2. Ethos (道德情操):教育培養人感受生命道德的困境、掙扎、震撼、憤怒的情操和精神,使社會形成一個集體文化、精神風貌,為不公不義的現象發聲。
這些常被忽略的價值觀是一個社會文化的根與深度、是非公義共識的來源及人道解決問題的共識。
這種生命價值觀的堅持,就是「小即美」的作者Schumacher 為什麼確信「推動核能發電等於是從事經濟活動,好像是不把人當人,不把生命當生命的政策」。他又說「只以政治(利害)、經濟(利潤)為考量,而忽視人文學科(the humanities): 宗教、哲學、文學及藝術所培養出我們的生命價值的話,那麼任何的思考、行動及政策,都是缺乏倫理道德的。」
我認為從心底深處擁有生命價值觀的反對理由最最能打動人心。除了生命價值觀的認知,尚有下列其他理由:
一、 宗教:基督教徒相信宇宙、地球及美麗的大自然是上帝創造,並託付給信仰者管理維護的責任,看到福島一廠對生命大地的摧殘,還忍心擁核嗎?愛護生命的佛教徒面對福島災難對生命、土地的摧殘,亦應興起由衷的慈悲。
二、土地認同:對土地的認同不是你擁有的土地權狀。土地是地球大自然經億萬年形成的產物,我們的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代代相傳到我們手裡,是上蒼賦予的禮物與應許。其價值不僅在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塑造人類歷史意義的人文價值、文化及民族身份、集體記憶及歷史使命,和代代相接的血脈感。感受土地認同的住民絕不希望看到他的土地受到可怕科技政策的摧殘。
三、生態倫理:我們都是自然界生態體系的一部分,有生態倫理才有守護土地生態的決心,不容許以利潤為先恣意開發及破壞。我們要敬畏生命及自然;要感受並驚嘆生命及自然的壯闊、燦爛及多樣;要體會生命及自然奧秘的啟示。讓我們擁抱親近生命及自然的科技,向摧殘生命及自然的核電大金剛說再見吧!
四、未來倫理:我們了悟土地是我們暫時向祖先借來的;未來倫理要求我們要好好照顧,還給我們的下一代。這是傳統的智慧。怎忍心看著對土地摧殘持續萬萬年的核電科技,而不反對?
五、政治經濟文化:福島核災發生,暴露了日本核能發電政策是政黨、政客、上下院議員、政府官員、核能工業、營建財團形成的利益及利害共犯結構的真相。在這集團的「核能村」裡,利益分享,利害相依。自1973年,日本10家電力公司聯合會募捐近183億日圓給長期執政的自民黨。東電公司就在「核能村」的文化裡有恃無恐地培養出老大傲慢的組織文化。福島一廠核災是人為的因素,不是地震及海嘯的結果。「都是因為錢啦!」一位上院議員感嘆地說。
打造非核家園
台灣核四已建造二十多年尚未完成。其中弊案連連,台電有恃無恐無視法令及裁罰,逕自核發並辦理千餘項設計變更,輕忽核能安全如同兒戲。媒體不斷驚報嚴重安全缺失事件,檢舉基座營建偷工減料,核安監督委員會委員上書檢舉十大結構問題,不少委員辭職不幹;管制台電上司的原委會官員相繼辭職抗議等等。但見上至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監察院、司法單位無聲無息,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立院核四增加預算,執政黨委員也多無異議通過,我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日本的政經文化嗎?
總而言之,台灣沒有發展核能發電的本錢及條件。核能不安全、不永續、不經濟並缺欠對人生命價值的關照,「台灣環境基本法」第23條要求的非核家園,才是全民所樂見。國民黨堅持的核能政策是自欺欺人的政策,我個人無法認同,也希望全民起而反之。「反核是反獨裁」,台灣才會有一綠色能源政策曙光的再現。我們的子孫才能享有一美麗、安全、永續的家園。
========================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