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2013年8月12日 上午11:15
(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12日電)太陽能族群在營收與財報陸續公布後走勢觀望。研調機構集邦分析,面對歐洲對中後定價定量時代來臨,台廠業者應在當中找出機會,並朝向全球化發展。
歐盟對中國大陸太陽能雙反的結果如市場多數預期、演變成定價定量的結果。
集邦分析,定價部份,根據已公布的實施辦法,高達60%比例是根據2011年7月到2013年3月中國企業對歐出口太陽能模組的比例進行分配,這將不利於這段期間出貨較少的太陽能企業,然而,總數94家的數量,相較目前市場具競爭力的廠商數量,還是過多。
集邦認為,這樣的配比政策無助市場期盼的產業集中化發生,且一線大廠握有的配額可能遠低去年全年對歐洲的出貨量,市場普遍存疑這樣不明確的配額,如果透過不明確的分配達成「產業集中化」,對於中國大陸太陽能的發展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但從定價角度觀察,價格提升讓一線廠商可專注於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不是與其他二、三線廠商比拼價格。只是一線廠商也並非無損失,限額將使歐洲市場銷售量將停滯,大企業必須尋找其他地區出貨,這都帶來更激烈的競爭,且大企業如何有策略的在歐洲有限的市場份額內回饋營收,就成了後續需思考課題。
集邦指出,由於目前的浮動基準價格是0.56歐元,較先前市場上的模組成本均價約高出2到4歐分,成本吸收可望由非模組的系統零件、工程費用抵銷,同時系統開發也可以選擇借由高效模組來降低每單位成本。
整體來看,歐洲開發商還是可以接受這樣的價格,並且隨著歐洲市場越往小型系統發展,價格敏感度差異也會縮小。
集邦表示,台廠業者除了應思考後定價定量該如何因應,由於海外設廠一直是中國大陸企業選擇方案之一,因可免除貿易問題,未來不論是大陸或其他國家的太陽能企業,恐怕都需要加速各區域的經營發展,成為全球性企業才有辦法永續經營。1020812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