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不打破惡意競爭,光伏企業就沒有活路

財訊快報季刊 – 2013年7月30日 下午4:15

周六,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組件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的所謂雙反調查達成了和解,條件是中國承諾不以低於每瓦0.56歐元(約合4.55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口太陽能組件。去年美國商務部認定有關中國光伏產品傾銷和補貼的指控成立,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2.9%至4.73%的反補貼稅和31%到250%的反傾銷稅。隨後,中國光伏企業又遭受歐盟的雙反調查,舉步維艱。這一決定不但驅散了籠罩在中國光伏企業心頭上的陰霾,也避免了中歐之間爆發更大規模的貿易戰。然而,經過若干年的無序發展,中國光伏企業已經深陷產能過剩危機。一些企業以低於成本價的方式在歐洲銷售光伏產品,換來的是中國已經在歐洲太陽能組件市場佔據了約60-70%的份額。對於不接受每瓦0.56歐元價格的中國企業,根據新協議,歐盟將對其徵收47.6%的懲罰性關稅。中國140家太陽能組件出口企業中有50家企業,拒絕接受這個最低價格。儘管短期內中國企業看上去將逃過一劫,但產能過剩的危機並無有效的解決之道。危機已經使無錫尚德這樣曾經的全球光伏巨頭轟然倒下,賽維、英利等大企業也是負債纍纍,下一個倒下的又會是誰?國務院7月15日出台的《 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中國光伏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無序競爭,產品市場過度依賴外需、國內應用市場開發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技術裝備和材料發展緩慢,財政資金支持需要加強、補貼機制有待完善,行業管理比較薄弱、應用市場環境亟待改善等突出問題,光伏產業發展面臨嚴峻形勢」。紐約時報中文網近日採訪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李俊峰長年參與中國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政策的制定。在他看來,中國光伏企業已經走入了死胡同,必須要想辦法「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採訪實錄。紐約時報中文網:歐盟的最新決定對於中國光伏企業意味着什麼?對解決中國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深層次問題有無幫助?李俊峰:這對中國乃至全球光伏行業都是一個福音,畢竟取得了一個大家不滿意,但又被大多數企業接受的結果,但問題是,對控制產能過剩的作用還很小。現在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需要拿出勇氣來,利用這個契機,大幅度控制產能,避免惡意競爭。只有實現理性和有序發展,整個光伏產業才有出路。紐約時報中文網:光伏產業當下在中國產能過剩、四面楚歌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李俊峰:先從全球講起。光伏是一個最會講故事的行業,剛開始時成本很高,資本投機商和科技投資商大家都在吹捧這個行業。當時售價約在每瓦20幾個美元 ,全球產量也很低。一直到2000年,全球產量也就是幾十個兆瓦。轉折點是2004年在波恩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提出了三個目標:1)為全球20億人解決電力供應問題;2)推動世界各國制訂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3)推動可再生能源商業化。金融和政治家們都在大力吹捧,這個行業開始受到了華爾街的重視。於是有一幫金融公司開始尋找企業,包括當時的尚德。尚德當時也只有幾兆瓦的產能,海外投資機構為其注入資金,很快讓他達到10個兆瓦的產能,然後就謀求上市。2005年12月,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開中國太陽能企業之先,成為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也使得公司創始人施正榮成為中國當年首富,並被選為當年中國經濟風雲人物。財富效應導致後來很多中國企業效仿,包括天合、英利、賽維等企業紛紛於2006-07年上市。截至2008年,中國就有20幾家太陽能上市企業。本來從技術發展來說,太陽能是個好技術,但是技術發展的步伐本不該有那麼快。當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預測,到2020年,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將發展到全球10GW的產能,結果由於眾多金融推手的出現,2008年就到了10GW,提前了12年。 我寫過一篇文章指出,國內光伏行業用了三到五年的時間走了十年應該走的路,這使得今後的十年無路可走。這同時也打破了太陽能產業的高科技、高盈利神話,早幾年太陽能組件的原材料多晶硅的成本不高,但是組件價格賣得很高。在行業剛剛起步的上世紀70-80年代,組件價格在20幾個美元每瓦,2000年降到4-5美元每瓦。而2000年多晶硅只賣到18-20美元一公斤。2007年,組件價格漲到了5-5.5美元每瓦,產能擴張導致原材料供不應求,多晶硅漲到了400-500美元,基礎原材料漲了25倍,但企業還是盈利。這曝光了行業的高盈利性,使得後來的逐利者競相加入,從而造成產能過剩。一般來說,如果沒有中國企業參加,大家都會見好就收。「皇帝的新衣」不會脫光。但中國企業不管不顧。2009年,英利開始投標,1.5美元每瓦。由4-5美元一下子砸到1.5美元,脫掉了這層外衣。其它企業馬上就跟進,一直就降到2011年,當時是1.2美元。現在就只有0.5-0.7美元,徹底打破了過去的暴利局面,轉向不盈利。紐約時報中文網:短短几年間就從暴利轉向不盈利,光伏企業是怎麼應對的?李俊峰:太陽能脫身於貴族行業,養成了貴族習氣。我總結有四個方面:1)高昂的銷售費用,就像製藥行業一樣,70-80%都是銷售費用;2)養了一批非貴族的所謂高科技貴族,比如太陽能行業里曾經遍布年薪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民幣甚至是美元的打工者。2007-08 年時的大多數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公司的的CTO和CFO的年薪在幾十萬美元,其它的高管工資也很高,CEO更高。我認識一個曾經在北京太陽能研究所工作的年輕人,一個月5000塊的工資,被聘到某個太陽能公司,年薪一下子漲到3-400萬人民幣。3)賺錢太容易,花錢也不計成本。利潤太高。一般製造業都是斤斤計較的,太陽能卻不懂得去控制成本。4)對借錢的財務費用沒有概念。因為回報太快,一般公司貸5-6個點,太陽能企業能貸到12-13個點也無所謂。這些習慣就是當組件價格的售價在3-4個美元時養成的,當售價在1.5美元的時候也可以維持,因為成本也就是50-60美分,但是現在這個價格支撐不下去,所以這些企業才會面臨困境。連帶的影響首先就是原來拿着高薪的高管由於收入下降而離開,他們的離開又會造成企業管理混亂,加重行業的損失。其次,成本增加,企業來不及控制採購成本。然後,就是企業欠債過多,財務費用巨大。這樣就造成了企業資格越老,越大型的企業越困難。產能在2GW左右的企業負債大都在1-200億人民幣,甚至更高。按200億元算,一年10%的利息,每年利息就要支付20億元。隨着市場不景氣,企業就被拖入了債務危機。尚德算是比較明智的,第一個倒下去,進入破產重整。下一個倒下去的是誰?我認為,只要銀行收緊就會有下一個倒下去。完整新聞內容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