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中非 UN緊急空運糧食

法新社 – 2014年2月12日 下午11:05

(法新社中非班基12日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今天展開歷來最大規模的緊急食物空運行動之一,運送補給到中非共和國。

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言人馬斯齊阿雷利(AlexisMasciarelli)表示,第1架裝載80公噸稻米的貨機,已於下午稍早前降落中非首都班基(Bangui)。

他說,他們將對這座城市進行每日24次補給空投;班基人口130萬,超過全國人口的1/4,急需糧食援助。

馬斯齊阿雷利說:「這是相當特殊的行動,也是我們長久以來最大的緊急空運行動,規模更甚於敘利亞和菲律賓。」

但他也說,運補行動「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譯者:中央社劉文瑜)

……..文章來源:按這裡


推糧食自治 智利辦女農生態課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4年2月10日 上午12:23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智利一個集合了約1萬位女農及原住民婦女的組織,正為南美洲的女性小農創辦一個生態農業機構,並提供相關課程。

捍衛小農經濟 解決飢餓問題

根據《媒體交流服務社》報導,國際鄉村及原住民婦女協會(ANAMURI)多年來已透過國際農民運動「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訓練了數以千計的農民。農民之路主要關注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議題,而糧食主權的概念為人們有權定義自己的糧食系統。如今,這個組織正展開一項最具野心的計畫:成立鄉村婦女生態農業協會(The Agroecology Institute for Rural Women, IALA)。

這將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唯一以女性為對象的生態農業課程。該機構創立於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以南的小鎮奧欽科(Auquinco)。這個小鎮的名字在馬普切原住民語中是「流水之聲」的意思。

即使校舍尚未完工,這個組織已開始他們的訓練課程。「我們不是在追求夢想,而是在面對挑戰。」負責IALA運作的ANAMURI國際執行長羅德里格斯(Francisca Rodriguez)表示。

這計畫有個具政治理念的核心概念:藉由糧食生產來解決饑餓問題。「在小農持續受到嚴重攻擊時,找到方法讓我們永續生存並讓小農成為農業中重要的一環,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而這不只與糧食生產有關,也與糧食消費相關。」她表示。

她說,IALA關注的重點在於捍衛小型家庭農業。這是欲加入拉丁美洲生態農業協會(Agroecology Institutes of Latin America)一項更宏大任務的其中一步。這些計畫從委內瑞拉開始,第一批生態小農就是在那裡畢業的,他們全是來自小農家庭的孩子。

IALA接著在巴西及巴拉圭成立同樣的機構,此外,足跡也跨進了厄瓜多及安地斯山脈其他區域。他們最新的大型成就是2013年4月在阿根廷開幕的蘇力小農大學(SURI Campesino University)。

「對我們來說,在農業這個領域上擁有專業是件很重要的事,這能幫助我們達到糧食自治並持續爭取糧食主權;而在這過程中,我們亟需來自土地本身的專家。」羅德里格斯表示:「沒有人比小農更能感受到,持續發展農業的需求其實就是人道服務的概念。」

羅德里格斯表示,ANAMURI了解他們的挑戰為何,且雖然這個機構初期是以南美洲南迴歸線以南地區的婦女為主要對象,他們後來也可能擴展,將男性納入學生名單。

交流務農經驗 正視女性價值

在奧欽科鎮上,主辦課程的機構以2萬3千美元(約新台幣69萬7千元)的低價購得一公頃土地以及一間大屋,未來學生將可居住於此。他們表示,價格會如此便宜,是因為這塊地的原地主夫婦在1973年到1990年智利獨裁政權期間流亡外國,返鄉後決定把土地賣給這群女農,讓這個組織能夠充份利用這塊土地。

然而,這間屋子被2010年2月的地震嚴重損害,需要大幅整修。建築師評估,屋子整修過後將能保存傳統鄉村小屋的特色。ANAMURI的地方組織主任穆尼奧斯(Alicia Munoz)表示,房屋的修建需及早進行。「目前南半球是夏季,我們必須組織志工團隊,幫忙修建房屋及整土,讓整塊地保持原貌。」穆尼奧斯說道。

ANAMURI宣布,2014年將是「修復之年」,這個自今年1月初開始的志工活動將安排志工輪班來此,修整過多的雜草及屋頂。「我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機構,能讓女性就她們所知的各種農業知識進行交流對話。從健康及營養的角度來看,女性的知識非常珍貴。」穆尼奧斯表示。

人類學家史克威斯(Juan Carlos Skewes)表示,男性在智利的農業史上一直是主導的一方,女性被侷限於家務領域、料理食物、整理家務或照料牲口等。「然而,女性的貢獻卻一直被遺忘,包括對農事及家庭菜園的貢獻。」他說道。

整合在地資源 朝永續發展

「每個菜園及每個小農家庭的務農模式,都與生態多樣性、基因保存、留種技術以及有效運用當地資源有關。」史克威斯表示:「這當中也包含了如何更加有效的整合資源、推動自給自足以及強化當地經濟等議題。」

「總結來說,這些自治計畫帶來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自主永續生產,同時種植非基因改造作物;這是一個能與對抗、抵擋並挑戰大型農業及食品加工業的機會。」他說:「這些龐大當代議題的關鍵人物就是鄉村女農,她們組織起來,自給自足並推動永續農業。」

對ANAMURI來說,新的一年充滿希望。參與者相信,由女性領導的智利新政府將有助於他們目前的工作。智利社會黨前主席巴切蕾(Michelle Bachelet)在今年3月再次勝選為總統。此外,他們也相信聯合國將給予資助;聯合國將2014年訂為國際家庭農業年。

「許多人回到鄉村,這表示鄉村充滿希望。」羅德里格斯表示:「我們知道,當我們在奧欽科的小農地耕作時,也是在幫助強化這個國家。」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文章來源:按這裡


左右看:食安法強制標示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4年1月27日 上午12:22

左看:挑戰獨尊利潤的糧食生產

衛福部於2014年再提食安法修正,亟欲緩解食品業外商的輿論壓力,考慮修正複方添加物查驗登記制、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及製造商等食品標示規範。輿論批評集中於國際未有此規範,台灣恐違反WTO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更可能造成可口可樂、好市多等大型食品外商撤資台灣。

接連爆發的食安危機,假油、毒澱粉與塑化劑、瘦肉精等直接促成本次修法,雖表象看似民粹壓力,但結構性問題根本卻早已日久。誠如《糧食戰爭》作者拉吉.帕特爾指出全球食物體系已經不立基於人類自然需求,而是跨國企業資本的市場與利潤需求,在此驅使下能大量、迅速、誘使消費成為食品生產的唯一考量。才會大量出現基改食品、化學香料等高風險、反自然生產。

就食品標示而言,絕非單純的形式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挑戰這個食物宰制體系,讓糧食主權回到人民手中。資訊開放為群眾教育的第一步,若沒有此基礎,空有專業權威、監控機制難保不受跨國企業威脅利誘,以致進退失據。更有甚者,跨國企業不遺餘力建立謬誤的食物知識體系、習慣,各大速食連鎖就可見一般。

而食物體系的另類想像早已悄悄實踐中,小型有機、在地化食物系統、生機飲食等等,都不應是有錢人的消費,而是重建人、食物與自然關係的可能。

林子暉/世新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右看:先加強政府專業監管

依據2013年立法院修正通過的食品衛生管理法,食品標示愈趨嚴格,2014年6月上路後將增加複方添加物查驗登記制、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及製造商的標示規範。引起食品業外商高度關注,多認為台灣此規範獨步全球,恐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之虞,也將造成外商在台難以生存。

近年接連爆發的食安風暴,從塑化劑、瘦肉精、毒澱粉到假油,龐大的民怨壓力促使本次嚴厲的修法內容。民以食為天,此一基本生活權益,為政者不得不慎,但本次標示爭議需要以更全面的角度審視。首先,複方添加物或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等都牽涉龐大的專業資訊,一股腦兒標示在商品上未必能對消費者有所助益。再者,許多食品原料為各企業之商品機密,若以此強制破壞市場機制,造成業者大量退出,消費者食品選擇權益反而受損。

以此觀之,一昧開放商標標示只是將政府建立專業監管機制的責任,推給民眾與企業。政府應審慎考量中研院提出「國家食品安全維護及環境毒物防治體系」建議書,著眼於建立常設專案辦公室、醫療體系與人才培育,及相關研究、預警機制。唯有此才能重新建立專業權威,更進而落實運作機制,於此才能重建全民信心。而非資訊愈多,恐慌愈深。

林泰佐/社會評論人

圖說: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右2)1月24日在立法院主辦「黑心障礙不是貿易障礙-食管法修法」記者會,指衛福部新版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沒有照顧民眾健康。(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文章來源:按這裡


推廣減碳飲食 成醫營養部有譜

作者: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1月27日 上午12:00

為了推廣減碳飲食,成大醫院營養部設計低碳食譜,利用當地食材烹調出低碳佛跳牆、蓮藕竹筍飯、虱目魚糕等低碳菜餚,提供民眾在過年期間吃大魚大肉之餘,搭配低碳食物,慢慢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也讓婆婆媽媽將低碳食物融入平日飲食生活中。

「低碳飲食」就是選擇在地、當季及對於環境友善的食材,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大醫院營養部利用台南當地食材,所設計的低碳食譜分別有低碳佛跳牆、蓮藕竹筍飯、綠棗煎餅、水果捲、菱角時蔬、豆漿養生火鍋、番茄襄肉、虱目魚糕、牛蒡糕等。

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素娥指出,這套食譜已公佈在醫院營養部官網,提供民眾自由下載,讓民眾可以在家動手做,不只簡單好做,而且不只適用於年節時候,平常日就可以吃得簡單健康。

營養師陳秋盈說,其實低碳飲食也可以「吃的健康」、「吃的均衡」,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減少攝取過量食物,不要暴飲暴食,以黃豆、黑豆、毛豆來取代部分家畜及家禽肉,多選擇當季及當地盛產的蔬菜及水果來變換菜色,可以減少或避免農藥問題,降低身體負擔。

……..文章來源:按這裡


在地食材取代加工品 成醫推減碳飲食法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1月23日 上午11:10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推廣減碳飲食,成大醫院營養部特別設計「減碳飲食」食譜,利用台南當地且當地食材,烹調出低碳佛跳牆、蓮藕竹筍飯、綠棗煎餅等低碳菜餚,減少烹煮過程及避免食材浪費,提供民眾在過年期間吃大魚大肉之餘,搭配低碳食物,慢慢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也讓婆婆媽媽將低碳食物融入平日飲食生活中。

低碳飲食也可健康均衡

那麼「低碳飲食」是指什麼呢?成大醫院營養部陳秋盈營養師指出,低碳飲食即是選擇在地、當季及對於環境友善的食材,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加工食品為例,食物的生產過程中,在種植或牧養、運輸、製造、加工、販售、使用及廢棄階段,都會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及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元凶;又例如肉食生產過程消耗大量水、土及其他資源,因此多吃蔬食、少吃肉,不單是為了個人健康,也已成為最簡單的減碳方法。

陳秋盈營養師也說,其實低碳飲食也可以「吃的健康」、「吃的均衡」,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減少攝取過量食物(勿暴飲暴食),以黃豆、黑豆、毛豆來部分取代家蓄及家禽肉(飼養過程時間久),多選擇當季及當地盛產之蔬菜及水果來變換菜色,可減少或避免農藥問題及減少運送過程,以降低身體負擔,達到健康的目的。

……..文章來源:按這裡


減碳飲食 成醫推出家常食譜

中廣新聞網 – 2014年1月22日 下午3:39

成大醫院營養部推出「減碳飲食」食譜,強調以生食代替熟食、先解凍再下鍋、蓋上鍋蓋並集中烹調,多使用在地食材,減少吃肉,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起為地球降溫。(劉怡伶報導)

環保署於2008年通過「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其中之一為「多吃蔬食、少吃肉」,鼓勵民眾多多選用在地、當季蔬果食材,減少肉類攝取量,成醫營養部營養師陳秋盈表示,多吃蔬食、少吃肉,不單是為了個人健康,也成為最簡單的減碳方法。

成醫營養部特別設計低碳食譜,利用台南當地食材,烹調出低碳佛跳牆,用芋頭、杏鮑菇代替炸排骨穌,還有蓮藕竹筍飯、綠棗煎餅、水果捲、虱目魚糕、牛蒡糕等低碳菜餚,讓婆婆媽媽將低碳食物融入平日飲食生活中。烹煮方式以簡單為原則,少加工少包裝,食材充分利用減少垃圾量。

成醫營養部主任郭素娥指出,這套食譜將公佈在醫院營養部官網,提供民眾自由下載,讓民眾可以在家動手做,不只簡單好做,而且不只適用於年節時候,平常日就可以吃得簡單健康。

「低碳飲食」即是選擇在地、當季及對於環境友善的食材,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加工食品為例,食物的生產過程中,在種植或牧養、運輸、製造、加工、販售、使用及廢棄階段,都會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及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元凶;又例如肉食生產過程消耗大量水、土及其他資源(生產1公斤肉類就耗損7~15公斤穀物作飼料) ,因此。其實低碳飲食也可以「吃的健康」、「吃的均衡」,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減少攝取過量食物(勿暴飲暴食),以黃豆、黑豆、毛豆來部分取代家蓄及家禽肉(飼養過程時間久),多選擇當季及當地盛產之蔬菜及水果來變換菜色(可減少或避免農藥問題及減少運送過程),降低身體負擔,達到健康的目的。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非暴亂持續 WFP:糧食即將耗盡

作者: 吳寧康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4年1月21日 上午8:10

世界糧食計劃署(WFP)20日表示,由於流離失所的中非共和國人數逐漸增加,糧食即將不敷使用。

WFP發表聲明指出,38輛載著大米的卡車困在喀麥隆邊界,因為面對遭到攻擊的威脅,卡車司機拒絕越過邊界。

聲明中說,WFP的糧食即將耗盡,豆子也快要吃完了。而暫緩食物的發放可能導致情勢進一步緊張,特別是對首都班基(Bangui)機場營區內10萬名無家可歸者。

WFP的區域負責人布朗(Denis Brown)說,從喀麥隆進入中非的主要道路,是一條人道主義的重要通路。這條道路近1年來一直深陷暴亂衝突。

布朗表示,WFP正考慮對班基進行食物空投。班基目前有超過50萬人說他們無家可歸。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候變遷Q&A】(49)全球糧食供應面臨雙重挑戰

作者: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1月8日 上午5:01

本報2014年1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賴慧玲編譯,林可麗審校

儘管當代農業科技和技術有助於提升農業的韌性和產量,但一些證據顯示,氣候變遷已對全球糧食的質與量造成相當的影響。雖然很難將氣候變遷的影響與其他變化趨勢抽離出來,不過美國史丹佛大學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沒有氣候變遷,自1980年以來全球玉米和小麥的產量本可提高5%。

近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旱災造成穀物歉收,衝擊全球糧食供應的結果,也預示了人類面對氣候變遷顯然將難以招架。

更多氣候災害 低緯度國家難適應

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二氧化碳濃度變高,也就是氣候變遷的主因,可能讓加稻米、黃豆與小麥的產量增加。然而,氣候變化還會影響作物生長季的長度與品質,使得農人可能因更密集的乾旱、洪水或天然火災而蒙受作物損失。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2012年的報告預測,未來中高緯度地區的糧食生產條件將獲改善。這些地區包括美國北部、加拿大、北歐與俄羅斯。相反地,地中海區域、部分澳洲等亞熱帶及低緯度地區的生產條件將可能惡化。舉例來說,整個非洲的雨育農業(rain-fed agriculture)收穫量在2020年前可能暴跌5成。除此之外,如果全球氣溫上升超過攝氏1至3度,將有更多區域承受農作生產條件惡化的苦果。

未來全球糧食的生產狀況將與社會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息息相關。另外還將面臨其他壓力的挑戰,例如與生質作物的土地競奪。IPCC報告結論指出,較貧窮的低緯度國家恐將難以適應攝氏3度以上的暖化衝擊,而富裕的高緯度國家可能有更強的適應力來應付和利用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

從未經歷的劇變 結果仍是未知

不過,我們也不能完全忽視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驚喜」。科學預測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過去一千年來,世界從未經歷如此劇烈的氣候變化,因此,我們無從得知現實生活中農業體系將如何反應。舉例來說,科學界對氣候變遷與病蟲害及蜜蜂等授粉者之間複雜的相互關係,依然一知半解。此外,氣候模型也很難預測詳細的局部環境變化。然而這類的變化,特別是極端氣候,對糧食生產深具影響。

全球漁業是另一個迫在眉睫的危機。至少半數以上的世界人口仰賴漁業做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而過度捕撈和污染已對漁業資源造成壓迫。海、河與地表水暖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和冰山融化都會對許多魚類造成不利的影響。有些海洋魚類已開始移動至高緯度海域求生,但極地與淡水魚類卻無處可逃。此外,海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海洋酸化,也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直接衝擊。

氣候變遷之外 糧食安全更大的挑戰

但這些對全球70億人口的糧食安全──糧價與糧食供應──又意味著什麼呢?2011年英國政府科學辦公室(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智庫「前瞻」(Foresight) 發表報告指出,至少在短期內,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會太大。未來十年全球糧食需求的快速成長才是糧食安全的主要挑戰。

依照目前的推估,2050年之前全球將得餵飽新增的10到30億人口的肚子。而當經濟變得更富裕,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會改變,開始要求更多食物和過量的肉類,連帶大幅提高生產每卡洛里所需的土地和水資源。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未來的趨勢將指向上揚且波動不斷的食物價格。

如同 2007~2008 年食品價格飆升的經驗所示,最貧困的國家和社群將是最早和最大的受害者。「前瞻」報告認為,國際政策將需在此扮演重要角色。即便是全球糧食供應充足的今日,全球仍有將近十億人口營養不良。

最後,糧食生產本身會排放許多溫室氣體,並造成世界許多地區的環境惡化。農業佔了 1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交通運輸的排放量不相上下。如果將土地使用變更與更廣泛的食物系統納入計算,糧食生產造成的排放比例可高達30%。這意味著若要控制氣候變遷的長期衝擊,糧食的生產不僅必須對氣候有更強的韌性,也必須變得更永續與低碳才行。

本文由倫敦政經學院葛拉漢氣候變遷和環境研究所 Nicola Ranger 博士與英國衛報共同撰寫。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2年9月19日),How will climate change affect food production?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局上家常菜 介健康

作者: 【記者簡麗春/基隆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1月1日 上午12:00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為了推廣節能減碳,推動全民低碳健康飲食的理念,和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餐旅管理系,共同研發以基隆市在地特色所設計的低碳健康飲食家常菜,並且配合基隆在地食材,如鎖管、海鮮及山藥等,希望能推廣民眾了解低碳飲食,並不只是鼓勵民眾多吃蔬食,而是搭配不同食材烹調方法,以「在地、少肉、多蔬果」的低碳健康飲食的概念,兼具低碳、健康及環保三大要素,達到節約能源及疾病的發生率,同時,愛護地球響應環保。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局長江山鑫表示,低碳飲食是以選擇在地當季食材,減少食物里程,並且在生產食物的過程中,盡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依循自然的規則,食用當季盛產的食材,不但,可以減少農藥、肥料施用等,還能體驗食材最佳的風味。

環保局說,除了在食材的選擇上,盡量減少食材的加工和包裝,適量的烹調,減少食物浪費與廚餘產生,都是減少碳排放的方法。更進一步選擇節能鍋具與高效能源,也是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方式。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餐旅管理系周景堯主任表示,低碳飲食的原則,其實,也符合健康飲食的原則,少加工少調味,品嘗食物的原味。

此次,經由與基隆市環保局的合作,以「低碳」和「健康」的原則,利用基隆知名的鎖管、山藥及近海海鮮這些最佳的食材,共同開發了十項以基隆特色食材設計的家常菜色,希望能夠讓基隆市民體驗健康美味的低碳飲食,更能利用食譜在家中自行製作。

基隆市政府剛舉辦完的基隆鎖管季活動,也邀請海洋大學食品系開發數道的低碳鎖管食品,當天活動也特別製作五百份低碳泰式涼拌鎖管,供民眾試吃體驗,得到現場民眾的熱烈參與,在生活飲食中做一點點小小的調整,藉由飲食來降低暖化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

環保局說,此次研發的低碳健康家常菜,預計十二月中旬編印成食譜,提供有興趣的民眾索取,或於基隆市環保局網站http://www.klepb.gov.tw/活動快遞下載。

……..文章來源:按這裡


每年糧食浪費量 可養20億人

中央社 – 2013年12月24日 上午8:24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23日專電)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天表示,全球每年在生產與消費過程中浪費的糧食高達13億噸,可養活20億人。為了讓糧食更有效運用,聯合國將協助發展中國家改善技術,減少浪費。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Organization)、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nternational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與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共同發布新聞稿表示,全球每年約1/3、總量13億噸的糧食在生產與消費過程中損失或浪費,這足供餵飽20億人。

為減少浪費,由瑞士發展與合作署(Swiss Agencyfor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贊助,聯合國將發起總額270萬美元的全球性計畫,協助發展中國家改善技術,減少浪費。

計畫重點放在開發中國家的減少糧食浪費,特別是針對主要糧食的穀物與豆類作物,像是玉米、稻米、豆類等,這項為期3年的計畫初期在布吉納法索、剛果共和國與烏干達試行。

聯合國期待這項計畫能有助於解決因人口不斷增長,帶來的食品需求增加,落實聯合國千禧發展計畫中消除飢餓目標。

糧農組織指出,糧食損失多發生在收割、運輸與儲存在內的生產過程,而糧食浪費則多半發生在食物供應鏈的最終端,亦即零售商與消費者。

由於損失與浪費,導致每年全球生產的30%穀物、40%到50%的塊根作物、水果與蔬菜、20%的肉類與乳製品,以及30%的魚類因此浪費。1021224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