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演唱會票房微涼 「別讓我孤單」 音樂人籲308上街

作者: 責任編輯賴溫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2月24日 上午9:46

本報2014年2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獨立音樂長期踴躍參與社會運動,為了反核,22日十多組樂團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行「No Nukes! Long Play!不核作」演唱會,從下午唱到晚上馬拉松演出超過8小時,吸引500名左右的樂迷進場購票入場,社運名人馮光遠與雞排妹等人也現身打氣。音樂人大聲唱出反核意見外,更不斷呼籲3月8日全省北中南東的大遊行,需要各界挺身而出。

音樂界於去年年底推出「不核作」合輯,收錄34首歌的雙CD表達反核意念,音樂人不但無償為專輯提供創作,並陸續進行開唱藉此宣傳反核理念,並為行動募集資金。

此次演出為首次舉辦售票演唱會,參與演出的音樂人從在1990年代便有批判時政創作的朱頭皮、蕭福德、董事長樂團前輩級人物,亦有長期在地方上參與守護土地的林生祥、巴奈,「凱道天團」農村武裝青年與勞動服務兩團合體將熱情引爆,目前大受歡迎的Tizzy Bac、輕鬆玩、猛虎巧克力等中生代發揮自身影響力,帶領歌迷更關懷時事,而新生代的王榆鈞、Easy、拍謝少年登場,也唱出年輕一代的心聲。這樣的陣容讓知名樂評家馬世芳早早表達期待的心情,已定居香港的張鐵志更專程趕回台灣主持,為樂迷講解獨立樂團在社運參與中的歷史。在自身崗位上出力就是「不核作」 音樂人盡心投入 堪稱典範

Tizzy Bac日前已經宣布今年將暫停演出,讓參與反核演唱會成為暫時劃下的句點,主唱惠婷認為相當「意義重大」,他們表示會選〈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這首歌參與不核作專輯,便是要傳達面對目前紛擾的社會議題,感受到自己正在疼痛的同時,也就要開始保護自己與家園,「痛就要大聲喊出來!」雖然樂團不會再有演出,該團貝斯手哲毓仍表示「308遊行見」呼籲樂迷屆時都要參加。

猛虎巧克力主唱鄭宜農甫與滅火器樂團主唱楊大正新婚,特別有感而發的表示,她反核的理由便是「因為想與心愛的人一起安全而幸福的活到老」。楊大正則以特別來賓身份登台演唱〈晚安台灣〉,表示如果曾怪罪上一代目光短淺,那現在便是這一輩年輕人掌握未來的時刻,「如果我們有了下一代,出包了以後,我要怎麼面對他呢?」鄭宜農演唱〈別讓我孤單〉,強調如果想要改變現狀,絕對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她呼籲樂迷不要讓在路上堅持的人孤單,一定要持續挺身而出。

「如果那些以為不會發生的惡夢發生了,許多曾經的美好都將不再有了。」來自台東的巴奈與那布長期在當地進行守護土地的行動,不但在去年底自力舉辦環島50場小型反核談唱會,更負責組織此次台東場的308遊行,對他們而言反核不只是對核安、核廢料污染的擔憂更是土地上的各族群,甚至與其他生物如何和平、共存的課題。

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不核作」三字的意義一為民間對政府的不合作、也就是以「公民不服從」方式的爭取權益外,另一層意義則為民眾在各自的崗位上出力,音樂界一波一波的行動,用他們所擅長的創作將反核訊息傳遞出去,便是最好的示範。

而這些音樂人為了反核而激盪出火花、甚至產生新組合的合作,也豐富了他們的音樂創作。

獨立樂團在2012年8月曾經過一次免費的反核演唱會,包括陳綺貞、濁水溪公社、拷秋勤、林生祥、滅火器、1976等團在The Wall所舉辦的「核電歸零音樂會」,塞爆了原可容納700人的空間,連門外也都擠滿人,粗估人數可達千人。但此次在Legacy的演出票價定價1000元,售票狀況甚至一度告急,最後有約500人願意購票入場聆聽,該場地呈現半滿的狀況。演唱會、遊行沒去年熱? 綠盟:今年就是關鍵年

對照目前民間對308遊行的期待氣氛不如去年熱烈,當局甚至唱衰「不會破萬人」,對此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回應,反核運動從來也不是都在順風的狀況,社會運動本來就是在逆境中不斷的持續與翻轉的。洪申翰分析,去年的熱烈除了來自福島核災後兩年來的累積,政府提出公投也是激發民眾現身的點。但目前當局卻打定主意要冷處理核電爭議,並且開始打公關戰,想讓民間找不到施力點。洪申翰批評,當局此舉等於將人民作為敵人來對付,而且政府應該努力的該是把能源政策做好,如今卻將精力用在公關戰,實在讓他感到失敗與悲哀。

洪申翰強調,也許很多人會將遊行視為民意集結的最大力量,但他認為,這只會是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間一系列反核抗爭的開端,因此就算無法如去年達到20萬人以上,也不需太氣餒。

洪申翰指出,今年將會是反核運動中最重要的「關鍵年」,因為當局極可能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將核四運轉,從觀察政經體系的作為中發現,他們已經不再做些虛假的否認了,但洪申翰相信,反核民意仍是絕大多數,若當局要強硬插入燃料棒,民間自然會展開強度更高的反對行動。

在這場持久戰中,綠盟等民間團體也不斷的往更深與更廣兩方面努力,例如從學術上提出的綠色經濟、批判發展主義,與持續號召「反核柑仔店」等社區基層據點,並舉辦「零核時代」複合展,以畫展、攝影展與影展吸引更多的民眾關注。

崔愫欣則上台與樂迷討論目前經濟部不斷在電影院與電視上放送的「穩健減核」廣告當中的不實之處。崔愫欣指出當局目前將核一二三延役與核四運轉互為替代方案,逼人一定要「兩害取其一」,卻不能兩者都不要。所謂「安檢」,卻圖的是先將核四燃料棒插入,造成「既成事實」,廣告上說「核電不能一次全關」,卻迴避了國內備用備用容量長年高達20%,其實根本不缺電,而核四運轉人民將要再承受40年以上的恐懼。崔愫欣更痛批「給核廢料一個安全的家」的說詞實在荒謬,「我們因此必須戒慎恐懼的保護核廢料萬年以上,誰給我們安全的家?」

【參考資料】

-2014是核四裝填燃料關鍵年 反核團體公布308全台廢核遊行路線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http://nonukeyesvote.tw/aboutus.php

-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 http://on.fb.me/XyKbMb

-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 http://on.fb.me/V4A5Ig

-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 http://aljungic430.blogspot.tw

……..文章來源:按這裡


國科會推動離岸風力增能源自主

中央社 – 2013年12月28日 下午6:39

(中央社記者王靖怡台北28日電)國科會說,第二期能源計畫將發展離岸風力與海洋能源技術產業,希望2020年自產電力達21億度,提升能源自主、降低排碳。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30日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及經濟部,報告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2014到2018年)預期執行內容與經費配置規劃並備詢。

根據國科會及經濟部送到立法院的書面報告指出,第一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將在今年底結束,執行過程歷經日本福島核災事件、美國油頁岩大幅開採等國際重大事件,以致評估與決定能源配置及取得上,面臨更嚴峻挑戰。

國科會表示,第二期計畫政府預計5年共投入約新台幣244億餘元,由經濟部次長杜紫軍擔任總體規劃召集人。

第二期計畫預計達成的發展目標包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對進口能源依賴度;提升替代能源相關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智慧電網技術產業,協助建立台灣智慧電力網路系統;發展離岸風力與海洋能源技術產業,強化離岸風力與海洋能源開發,2020年達成自產電力21億度,減碳130萬噸。

同時,發展潔淨的地熱能源,完成天然氣水合物調查探勘,並建立二氧化碳捕獲封存再利用(CCSU)及新燃燒系統產業。

報告指出,未來全球能源價格與減碳呼聲將持續高漲,如何在國內能源自給與再生能源技術實力仍待強化下,實現「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理想,需各界共同努力。第二期計畫就是政府整合各界資源與力量,迎接未來挑戰的關鍵平台,盼達安全、效率及潔淨能源基本目標。1021228

……..文章來源:按這裡


南韓長期發電計畫 降核能比例

中央社 – 2013年12月10日 下午6:15

(中央社台北10日電)根據南韓下一份長期能源計畫草案,南韓2035年核能占發電產能比例為29%,低於2008年設定的目標41%。

今天這份由能源部送交國會的計畫,明天將舉行公聽會,將把對核能的依賴由2012年底的26.4%往上提升。根據這份草案,政府也計劃在2035年之前,將電力需求由預計的7020萬噸油當量減少15%。能源部說,相較之下2011年為3910萬噸。

日本福島(Fukushima)核災加上南韓國內發生核安醜聞後,能源部工作小組將南韓民意對核能日益升高的反對意見納入考慮,並於10月建議把2035年核能占發電產能比例訂在22%至29%之間,政府所設29%的目標是在建議範圍的上端。能源部副部長韓珍鉉(Han JinHyun)在被國會議員問到需要幾座新反應爐時拒絕評論。

韓珍鉉在透過網路播出的國會貿易、工業暨能源委員會會議中表示:「能源部選擇核能占發電產能29%是無可避免的事,因為我們必須考量能源安全與降低碳排放。」

南韓目前擁有23座反應爐,計劃再建11座。該委員會在野黨國會議員李元旭(Lee Won Wook,音譯)指出,29%的目標代表2035年之前總共需要45座反應爐。

他在今天此一委員會的記者會上表示:「能源部官員不知道長期計畫中應建造多少座反應爐,這是很荒謬的。」

調查顯示,南韓民意對核能越來越無法接受。民調機構Hangil Research 3月的調查指出,63%受訪者認為國內的反應爐不安全。相較之下,前1年非營利機構韓國環境運動聯盟(Korean Federation forEnvironmental Movement)所做民調的比例是54%。(譯者:中央社徐崇哲)1021210

……..文章來源:按這裡


核電比例大減 日本下修減碳目標

民視 – 2013年11月18日 下午6:07

日本15日在波蘭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丟出震撼彈,宣布減碳目標,從原定比1990年少25%,降到比2005年少3.8%,等於比1990年還高出3%,其實日本因為福島核災,目前等於處於零核電狀態,電力轉而仰賴火力,結果就是難以減碳,究竟廢核和減碳這兩個目標,哪個應該優先?透過日本的能源困境,帶您一起來了解。

災後2年9個月,福島第一核電廠18號終於要開始移除廢燃料棒,跨出廢爐關鍵第一步,不過兩年前這場核災浩劫,不只讓全日本重新思考核安議題,更讓東京電力公司蒙受270億美元鉅額虧損,目前東電正在重新擬定營運計畫,而核心目標就是在明年7月,重啟擁有7具反應爐、規模最大的新潟柏崎刈羽核電廠,東電13日向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提出審查申請,希望重啟核廠內的六號和七號機,不過,在批准安全審查的同時,當局也對福島核災善後不力的東電,表示關切。

目前日本50座反應爐都處於停機狀態,其中10座正在接受審查,由於這是今年7月新核電檢測準則上路以來,當局首次同意審查東電旗下的核電廠,再加上柏崎刈羽核廠計畫重啟的六、七號機,又與發生爐心熔毀的福島機組,屬於同一款沸水式反應爐,當局也警告東電,審查期間最好別再出任何紕漏。

福島核災造成空前災難,災後兩年多,許多民眾仍有家歸不得,日本政府日前也首度鬆口承認,許多地區因為污染實在太嚴重,已經「回不去了」,安倍政府仍傾向在符合安全規範的情況下、重啟核電廠,對此前首相細川護熙和小泉純一郎,都出面呼籲政府立即廢核,這是小泉自2006年卸任以來,首次舉行記者會,針對有人批判,在沒有腹案的情況下就高喊零核電,太不負責任、也太樂觀,小泉不以為然。

其實,福島縣在歷經311重創後,就開始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11日,世界第一座海上浮動式風力發電站,在福島近海開始投入運轉,不只風力發電規模凌駕全日本,這座海上發電站還提供電力、給遭海嘯癱瘓的福島核電廠電力網,意義格外重大,非核、廢核,不只逐漸成為社會上的主流民意,更是近半個世紀來,環境學家的主流論調,但美國和澳洲有4名頂尖專家,卻背道而馳。

這4名專家在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夕,發表公開信,表示解決全球暖化危機刻不容緩,應該用更務實的態度,來面對核能發電,反核運動從1980年代至今,已歷時30年之久,從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核軍備競賽,到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廠爐心熔毀事故,還有1986年車諾堡核廠爆炸意外,一直到去年的日本福島,每次核災發生,核安問題就被放大檢視,反核號角也吹得格外響亮,但這4名專家認為,不該因噎廢食,而是應該不斷改進,打造出更安全低廉的核電廠。事實上,世界各國對核電的依賴,此消彼長。

目前全球籌劃中的核電廠、總數將近70座,其中美國就佔了4座,而德國則在日本福島核災後,政策大轉彎,決定2022年前關閉所有核電廠,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先驅。

……..文章來源:按這裡


日原能會前委員:核安只能盡力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1月7日 上午12:11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台電、中華核能協會婦女委員會以及遠見雜誌6日合辦中日能源交流論壇。會中,前日本原能會委員東嶋和子分析處於震央附近的女川核電廠,如何躲過海嘯浩劫?指出核電廠無法100%安全,只有盡力邁向安全,擁核或反核雙方都是以保護生命為目標,應該加強對話。不過,她坦言,目前還看不到打算重啟核電廠的日本政府,著力在風險溝通上。

(上圖)「關於核能,媽媽這樣想」2013中日能源交流論壇,邀請前日本內閣府原子能委員會委員木元教子(右)與東嶋和子(左)分享福島核災發生後,她們作為一個母親與學者所做出的社會觀察以及對核能的反思。(圖文/楊子磊)

遠見雜誌以「關於核能,媽媽這樣想」為題,舉辦中日能源交流論壇,邀請2位身為媽媽又同為前日本原能會委員的木元教子以及東嶋和子,以及投身公民運動的台灣學者杜文苓、台灣機電工程服務社副經理杜悅元,進行能源政策思辨。

緊急時刻 島國需自救

自1998年,連續9年擔任日本原能會委員的木元教子,她的二兒子就在福島第二核電廠工作。木元教子說,地震發生時,資訊很亂,直到地震第3天她才知道兒子在為核電廠找電的過程中受傷,雖然鄰近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不過她兒子康復後自願回到工作崗位,她也尊重兒子的選擇。

木元教子認為,日本是個島國,不像德國有歐洲鄰近國家,緊急時刻可以輸配電供應,一個國家的能源政策必須考量穩定供應、經濟效益、環境影響、地理成本等,日本因為發生福島核災意外事件,因此很要求安全工作要超過專家的預料。她強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目前仍主張核能在「安心、安全、安定」的狀態下,重新啟用。

曾任《讀賣新聞社》記者及前日本原能會委員的東嶋和子,這1、2年透過實地走訪,了解福島核災的災後檢討。她指出,福島第一核電廠前4個反應爐之所以會發生氫爆,是因為地震發生時,外部電源被切斷、緊急電源又遭到海嘯侵襲,使得反應爐無法冷卻而發生悲劇。

東嶋和子分析同處於震央附近的女川核電廠發現,女川核電廠具有5條送電線、6台可運作的緊急柴油發電機,緊急電源充足,而且其建築基地高有14.8公尺,再加上女川核電廠具有單一窗口的緊急指揮調度,危機處理能力很好。

東嶋和子表示,日本政府和電廠從福島災難中學習到很多教訓,她認為,核電廠無法100%安全,只能盡力邁向安全,而這樣的努力態度是日本政府想展現給人民看的,不過她還沒看到政府在風險溝通上有所著力,她鼓勵,擁核及反核雙方要多對話,抗議無法有建設性的討論。

溝通不能忽視網絡

參與論壇的政大公共行政系副教授杜文苓指出,台灣政府應學習日本政府謙虛認錯與改進的態度。她引用耶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查爾斯‧培羅(Charles Perrow)《常態性意外(Normal Accidents)》一書指出,思考科技災難不能完全交由技術專家決定,在一個社會系統複雜、快速,又富含許多難以預測的意外時,很多時候必須交由社會人民一起做政治決定。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杜文苓表示,台灣民眾面對核能與核廢料的問題時,必須在資訊充分揭露的情況下,方能發揮審議民主的思辯精神,直指問題核心。(圖文/楊子磊)

杜文苓表示,很多時候核電的溝通常會落於討論單一核電廠意外的機率,忽略了原料開採、核廢料處理、運用核能科技需要的高規格管理文化等整體網絡的討論,她認為,風險溝通若忽略了整體網絡面相的討論,很容易發生問題。

論壇結束,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起身直指,主辦單位不尊重與會來賓,寫好的提問稿單沒有一題被問到,他認為,這樣的交流論壇根本不是溝通。他拿出厚厚一疊台電的水源報告指出,核四廠的建廠位置使得貢寮人未來要喝輻射水過活。

▲主持人宣佈論壇結束後,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起身質疑主辦單位沒向與會來賓提出他的問題。(圖文/楊子磊)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境前線:英國要新建核電廠了,然後呢?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1月5日 上午12:11

■房思宏

儘管國際間的實際趨勢,始終很難支持「核能復興論」的說法,但國內在國際新聞長期娛樂淺碟化的情形下,官方及主流媒體持續傳播簡化的訊息,繼續強化「世界主要國家仍持續擁抱核電」的印象。在美國佛蒙特(Vermont)核電廠將於明年關閉;瑞士宣布於2019年關閉一核電廠;以及韓國核電廠偽造文件及貪腐醜聞頻傳各種不利消息衝擊下,英國辛克萊C點(Hinkley Point C)核電廠之興建正式上路,大概是對核能復興論者來說,最為振奮的消息了。

(上圖)一條道路貫穿英國西南部橋水鎮預定興建辛克萊C點核電廠的地點,圖攝於2013年10月24日。(圖文/路透)

從官方的角度來看,英國重新投入發展核電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一個擁有北海油田及世界最大離岸風力發電廠的國家,卻不受福島核災影響,在保障能源安全及減碳的雙重考量下,仍然積極投入新建核電廠。難怪官方及台電一直希望邀請英國代表來台,說明核能做為低碳能源的重要作用。

然而,筆者於今年5月7日的《立報》「環境前線」專欄中,即針對英國重新發展核電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包括核電無助於填補英國的能源缺口、高階核廢料處置場選址面臨重大挫折、新建核電廠減碳效益甚微、核電產業遊說將核電納入低碳能源,以及福島核災後運用公關策略強化核安印象等問題,以及更重要的,英國新建核電廠計畫恰恰讓世人看到,核電絕不是一個便宜而符經濟效益的能源。本文將從歷史回顧出發,檢視英國重新發展核電計畫的種種問題。

核電經濟神話的破滅

在美國馬歇爾總統提出「和平使用原子能」不到兩年,全世界第一座商用核子反應爐就於1956年在英國開始運轉。1960年代英國核電快速發展,幾乎每年都有新建核子反應爐投入運轉。1979年時任能源部長的哈維爾宣布將新建10座壓水式反應爐(PWR),並宣稱核電是人類能找到的最便宜能源。

然而這樣一種便宜有效率的能源,卻在市場上踢到鐵板。1980年代執政的保守黨政府,在1988年宣布將電力事業私有化,然而幾座核電廠皆因考慮到巨額後端處理成本,以及發電成本遠高於火力發電的情形下,無法順利出售。而自1990年起於電價中額外課徵的11%核電附加費,不但無法滿足核電廠除役及後端處理的需求,反而主要是被用於興建長達7年的賽斯威爾B(Sizewell B)核電廠。研究也指出,此一核電附加費在1990至1998年間,一共為核電業帶來91億英鎊的補貼。1995年開始運轉的賽斯威爾B核電廠,也成了辛克萊C點核電廠計畫前,英國最後一座興建的核電廠。核電佔英國供電的比例,在1990年代末期攀上高峰,此後隨著老舊核電廠逐步關閉而一路下滑。

核能復興在英國?

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中,指出英國不會興建新的核電廠,但排碳考量讓核電仍是未來英國能源組合中的選項。2006年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公開宣示支持重新發展核電,以達減碳目標,並指出英國政府將不會提供資金補貼,未來新建核電廠將由市場力量完成。然而正如筆者之前提及,此一宣示旋即遭致許多公共質疑,英國政府的環境審計委員會也指出發展核電無助於解決英國的能源困境。而2006年公開諮詢過程中的資訊造假,更讓綠色和平對英國政府提出訴訟並獲得勝利,迫使英國政府於2007年重啟諮詢程序。

接替布萊爾擔任工黨政府首相的布朗於2008年宣布將新建8座核電廠,此一重新擁抱核電的宣示大大鼓舞許多核電營運商,包括法國的EDF、德國的E.ON及RWE、日本的東芝、以及中國核電業者等,法國國家電力公司EDF甚且在2008年買下英國能源公司,取得英國現有9座核電廠中8座的所有權。布朗首相在一場演講中,也正式提出「核能復興」的論調。一個在全世界供電比例不斷下降的能源,似乎在英倫找到再起之契機。

然而就如筆者在前文指出,儘管從工黨到2010年後的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都一再宣示重新發展核電的決心,但自2008年至今,英國的核電發展不僅讓人感受不到欣欣向榮的氣息,反而提供一絕佳機會,讓我們重新檢視核電業與政府間的利益糾葛,以及更直接的核電成本問題。

自1990年代開始,英國社會已經逐漸認識到核電絕非如業者及政府所宣稱的如此便宜,比方說英國時任能源及氣候變遷部長休恩在2010年時指出,在核電廠除役及核廢料處裡部分,現在至少存在40億英鎊(約1,920億台幣)的資金短缺。而高漲的建廠成本,加上未來須面對價格持續走低的再生能源競爭,也讓各大核電營運商開始卻步,逼得英國政府必須巧立名目來補貼廠商興建核電廠。

新的核電廠對誰有利?

在各大核電營運商紛紛宣布退出英國核電廠計畫後,英國政府與唯一仍保持興趣的EDF公司持續協商,在今年3月批准辛克萊C點核電廠計畫後,又歷經數月談判,終於在日前宣布達成協議,目前協議中公開的部分包括一路高漲的建廠經費:最終興建兩個反應爐將花費160億英鎊(約7,680億台幣);興建時間預估長達8至10年,無益於在短期內解決英國能源短缺問題。

除此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為了保障EDF投資核電廠的獲利,英國政府同意每百萬瓦小時(MWh)至少92.5鎊的保證電價,是目前電力市場上批發電價的兩倍。而由於此保證電價與通貨膨脹連帶,預估在2023年時,每MHh的保證電價將來至121英鎊。經濟學家預估,除非其他能源在未來幾年內價格大漲,否則此一電價在市場上將無任何競爭力。而當辛克萊點C核電廠投入運轉後,預估EDF每年將可獲得稅前約10億英鎊(約480億台幣)的獲利,與此同時,消費者卻得被迫面對高漲的電費帳單。而正如玫瑰花換了個名字仍然不減其香氣一般,儘管英國政府宣稱保證電價與政府補貼不同,但此種遠高於對再生能源補貼的挹注,相信也能讓我們看清楚核電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而與EDF的協議一但成立後,此種變相的政府慷慨補貼,相信能重新喚起其他核電業者的熱情。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單從成本效益角度觀察,則英國新建8座核電廠的計畫絕不可能實現;而若透過政府補貼新建核電廠,或可吸引投資興建其他核電廠,但辛克萊C點核電廠的計畫,已經清楚展示新建核電廠所需投入的龐大成本,以及對社會、民眾的巨大影響,更別提核電業內大量國外資金所帶來的國安問題。這些複雜而待觀察辯論的問題,國內官方及媒體又怎能以一句「英國持續發展核能」輕鬆帶過呢?(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文章來源:按這裡


英媒:中國投資英國核能 引發憂慮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10月21日 上午10:56

新頭殼newtalk2013.10.21 鄭凱榕/綜合報導

英國財相奧斯本上週四(17日)訪問中國最後一天,宣布准許中國企業到英國投資核能設施,英國各大報隔(18)日紛紛對此有不同分析。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整理報導,《泰晤士報》和《衛報》以戰略安全角度評析,認為中國資訊不透明。《金融時報》有報導認為英中兩國在核電廠的合作,有助英國邁向低碳經濟。《獨立報》一篇署名文章則指出,英國政府到中國招商比較推動英國商界在本國投資相對地容易。

英國財政大臣相奧斯本(George Gideon Oliver Osborne)在17日宣佈准許中國企業到英國投資核能設施,首張契約最快在本週簽署,中國核能企業將准予參與修建英格蘭欣克利角C核電廠核子反應爐(Hinkley Point C)。

辛克利角C核電廠是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Department of Energy & Climate Change)於今年3月19日宣布建立,這是26年來首度批准在英國境內興建新的核電廠。

《泰晤士報》上週五社論首先闡論,雖然英國是開放貿易的國家,歡迎外國投資,而且沒有豐田、日產、寶馬等公司的大型投資,英國汽車業不會有現在的復甦;沒有中東國家主權基金的投資,倫敦商業不動產市場不會如此活躍;英國的企業管理機制也促使新興經濟體面對貪汙問題,但是「這些都不足以作為政府對中國開放英國核電業的理據。」

《泰晤士報》社論點出疑問:一個極權政府將控制英國相當比例的能源供應,這個做法是否明智?假若兩國出現嚴重爭端,一個沒有民主的經濟大國擁有截斷英國能源的能力,這是否更糟糕?社論認為,核電設施是一個國家敏感的戰略資源,任何這個領域的外國投資者必須完全透明,「中國龐大的國營能源公司實在算不上如此」。

《泰晤士報》社論提出發電廠國有化的可能性討論,「那些從民用核能獲益最多的國家,相關設施都是國有的。法國納稅人擁有85%的法國電力集團(Electricite De France,EDF)。或者,對納稅人來說,長遠來看,由英國政府興建下一代發電站是否更好?」

《衛報》引述英國核工程專家約翰•拉奇(John Large)說,中國的核工業不透明,他對中國營運英國核電廠表示擔憂,「即使是法國公司營運的英國核電廠也存在兩國監管制度的分歧。與中國合作,如俄羅斯一樣,他們沒有獨立的核安全監管機制,這些問題將會更明顯。」

拉奇是英國政府顧問,曾協助俄國政府打撈沉沒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拉奇擔心政府為贏得外國投資,英國本身的核監管機構─核能管制署(Office for Nuclear Regulation)將可能會掩蓋中國公司的問題。

《金融時報》評論說,中國現在先以小股東形式投資英國核電業,但目標是在英國興建核子反應爐和營運電站。英國財政部樂見其成,「財相深信這項協議將為英國公司打開參與中國核電業增長的大門。」

另外,關於其他評論意見則有:《衛報》的駐中國特派記者布蘭尼根(Tania Branigan)報導,對中國來說,投資英國核電業有分散投資、獲得技術和盈利的好處。她引述中國專家芬比(Jonathan Fenby)的說法,認為這是非常符合商業邏輯的,至於英國輿論所說的「遭中國關燈」,芬比個人認為發生的機會非常少。

致力於環境問題的獨立非營利性組織《中外對話網》主編希爾頓(Isabel Hilton)在《衛報》撰文說,在接受中資進入英國核電業之前,應該發問更多問題:中方將控制英國的核電廠嗎?全球每年增加1萬噸核廢料,處理核廢料的成本誰來承擔?歐洲電力系統開放後,消費者不再承擔無上限的核能成本,投資風險轉移至金融界和股東,這與以前有什麼分別?

希爾頓表示,「財相看來認為中國資金可以讓他擺脫核能的困難和成本的問題,我們因此應該向他發問更多的問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核安論壇 專家探討電源

作者: 【記者劉小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27日 上午12:00

針對核能發電的必要性,台電公司與核能學會昨(廿六)日舉辦「核能與能源安全論壇」,邀請多位國外核電專家共同探討此一議題,與會學者普遍認為,沒有任何國家可做到非核,還可滿足電力需求。

世界核能協會秘書長阿格妮塔‧瑞新說,日本福島事故後,全球核能發電仍在增加,其中包括能源生產國,而瑞典更從過去非核的共識,改變為將興建新的核能機組,來取代舊有的核能機組,而舊機組並將延長使用年限至六十年。

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廖惠珠則以經濟學家的專業角度指出,若沒有核四,供電穩定及品質會降低、電價會上漲,嚴重影響能源安全。

她語重心長地指出,台灣能源九八%倚賴進口,近年國際能源價格飆漲重創台灣經濟,但能源需求仍有成長,再生能源無法獨撐大局。台灣與國際無互助協定,且欠缺能源新技術,大家須深思如果進口能源不順暢,只靠再生能源台灣能撐多久?

……..文章來源:按這裡


「沒有核安就沒有公投」 藍定調不做公投了

自立晚報 – 2013年9月26日 下午10:26

【記者陳金寶/謝錦慧 台北綜合報導】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26日決議,在台灣電力公司未完成核能四廠安全檢測前,暫緩推動國民黨籍立委李慶華提出的核四公投案。

李慶華提「你是否同意核四廠停止興建不得運轉?」核四公投案,但日前他認為核安未受保證,提核四公投案撤案,但遭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暫緩列入議程。

國民黨團26日中午舉行黨團大會,討論核四公投案、審計部審計長人事同意權案、議事效率提升小組等議題。

李慶華會後受訪表示,核安是公投唯一前提,如果不能確定核安,卻要民眾公投,簡直是開玩笑,且核安報告搞不好明年都提不出來,公投案應先撤案。

不過,黨團大會通過決議,在台電未完成核安檢測前,暫緩推動公投提案,且黨團立委應支持台電102年度及103年度核四安全檢測相關預算,台電做完檢測應公布結果。

國民黨政策委員會執行長林鴻池指出,一定要確保核安才會進行公投,已跟行政部門表明立場,不過行政部門沒有提出確切安檢完成時程,這樣更能充裕的確保核安。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德福認為,沒有核安就沒有公投,黨團有跟李慶華及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溝通,他們也大部分認同,其他黨團成員也都支持這樣的做法。

他說,核安檢測分硬體、燃料棒裝填、試運轉等階段,待所有階段核安都沒問題才能公投,由於檢測流程繁複,核安檢測沒有預設時程。2013/9/26

核能專家:非核 難滿足市場用電需求

【記者謝錦慧台北報導】世界核能協會秘書長萊新26日表示,核電是符合經濟效益的能源,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到非核,還可以滿足市場電力需求。

台電公司26日舉行核能與能源安全論壇,邀請萊新(Agneta Rising)來台,會中以「全球核能發展現況與未來」發表專題演講。

萊新表示,目前全球各地還有釵h核電廠,約30個國家、共432個反應爐,核電占全球電力供應約15%,現階段還有13國家正在興建69座核電廠。

萊新進一步引述世界核能協會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在2030年前,核能將以每年3%速度逐年成長中。

萊新在演講中也頻頻以自己國家瑞典為例,說明民眾對核電態度數十年來的轉變。萊新指出,瑞典自1960年起興建核電廠,1972年核電廠開始運轉,但在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災事件後,民眾對核電安全產生疑慮,並於1980年舉辦公投決定逐漸淘汰核電廠。

不過她說,由於找到替代核能的能源仍有難度,再加上風力、太陽能受限於氣候等因素,無法做為基載發電,目前仍無法完全取代核能。

瑞典人在逐漸瞭解到沒有任何可取代核能且避免氣候變遷的方案後,態度開始轉向支持核能。

萊新舉例,1份調查指出,若瑞典計畫汰舊換新既有老舊核電廠,49%瑞典民眾支持,30%反對,21%不知道,這是很大的改變。

萊新表示,瑞典目前電力系統,97%屬於低碳發電,是全球最乾淨電力系統,電力來源大部分來自核能及水力,少數仰賴風力發電。

面對各界對核能有不同的聲音,萊新呼籲外界應思考,一旦非核,能否達到市場電力需求嗎?她強調,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到非核,還可以滿足市場電力需求。

萊新認為,在考慮使用各項能源時,應考量是否能擁有更好的環境及健康,假設能有更多再生能源,則應優先取代煤炭、火力發電,以減少排碳量。

談及核能議題溝通方式,美國核能協會外部溝通處資深處長希爾(Walter Hill)建議,應公開各種核電資訊,讓民眾更了解核電,他舉例美國甚至鼓勵核電公司舉辦參訪行程,讓年輕族群從小理解核能知識。2013/9/26

……..文章來源:按這裡


馬: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原則不變

自立晚報 – 2013年9月26日 下午10:25

【記者陳福來雲林報導】總統馬英九26日表示,掌握多元能源開發,找出適當組合,核能發電仍有優勢,但無核安就無核電。

馬總統26日到雲林科技大學參訪,專題演講「多源發展,永續未來」,並舉行「與青年有約」座談。總統說,能源政策影響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掌握多元能源開發,尋找最佳組合,是當前重要作為。

總統在演講中提到,雲科大研發太陽能電動車、智慧空調節能、節能冰箱、太陽能單車等,運用太陽能也是能源開發之一,值得推廣。

總統說,台灣發電能源,以燃煤、天然氣和核能為大宗,在能源仰賴進口情況下,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種能源開發,必須尋找出效率高、成本低、排碳少、充分供應、穩定、安全等最有利能源政策,並達節能減碳。

總統指出,核能發電不排碳,還是有優勢,但是有安全和核廢料處理問題,經聯合國原子能總署調查世界各國核能發電單位效能,台灣核能發電仍名列前茅。

總統表示,日本福島事件後,全世界都在檢討核電安全,台灣也加強進行,例如興建中的核四廠加高海嘯牆等作為,沒有核安就無核電的原則不變。

總統在座談後與學生對談,有學生提出「核四運轉後,核一廠是否除役」,總統回答說,核四廠仍在興建,核一廠除役需一段時間,若國內供電穩定,能完全取代,就會停止核一廠運作。2013/9/26

……..文章來源:按這裡